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中共中央
4
@930老友记
5
@调研纪要
6
@法学小讲
7
@宾曰语云
8
@葫芦岛都市网
9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10
@i商周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中共中央
4
@930老友记
5
@调研纪要
6
@法学小讲
7
@宾曰语云
8
@葫芦岛都市网
9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10
@i商周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突然意外坠落!2人身亡!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十万名中国弃婴长大了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十万名中国弃婴长大了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十万名中国弃婴长大了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记忆中和现如今的农村环境问题
Original
张翠芳
绿茵陈
2022-05-27
收录于合集 #环境产业
33个
注:此篇为我的同事张翠芳作品。
新季度新任务,生态文明系列丛书下一个研究方向是农村环境治理,疫情期间暂时不能外出调研,我就用生完娃一天不如一天灵光的脑袋回忆下我记忆中的北方农村环境是啥样子,然后再想想现在的俺们村的情况,形成点感性认知。
14岁上初中就开始住校了,初中是两周回家一次,高中是一个月回家一次,大学和研究生是一学期回家一次,结婚后基本上是一年回去三次。工作后因为假期有限,每次回家顶多待两三天,我以为那个村还是我小时候熟悉的华北平原上许许多多的村子之一,除了从烧煤炉、睡火炕、土暖气,变成烧天然气、睡板床、地采暖。仔细想想很多东西看上去没变,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记得小时候村里还不是24小时的自来水,每天固定时间供水,村里的大喇叭会提醒村民储水,但是那时候的水井据说只需要打十几米,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妈妈说,1963年发大水的时候,直接能用扁担从水井里挑水。现在,村里24小时自来水,但是水井已经打到了一两百米深。还好,南水北调工程离我们那个村不是太远。
记得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养一些鸡鸭鹅,养一头猪,现在只有养殖户才养了,而且不让在村里养了,要到村外的河滩地里,正好,河里已经没有水了,只要做好排水,下大雨也不会发洪水。
小时候村里的厕所都是旱厕,大小便直接通着猪圈,和猪粪一起成了农家肥;淘米水、洗菜水直接浇了院子里的槐树、榆树、香椿树;洗漱水直接泼洒在没有水泥硬化的院子里减少尘土。那时候不记得有污水,自然也没有化粪池。
不方便的是猪圈是露天的,夏天蚊蝇滋生确实又脏又臭;土院子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得穿雨鞋或者经常刷鞋。现在都没有了露天猪圈,村里提供物料给每家每户修了化粪池,定期清掏需要村民自己付费,听妈妈说,一罐几十块钱,不满一罐的也按一罐计算。清掏出的粪污如果主人家种地,就让清运人员给放到自家地里,主人家不要的就由清运人员自行处理。目前,没有消纳的渠道,一般清运人员也都是村里的,就自己在自己家地里挖一个大坑堆放,等耕种季节再慢慢消纳。
感情是把家家户户露天的臭,集中到了一个地方臭…也不知道临近的农田的主人有没有意见…后来又听说,大家都有了经验,尽量让清掏时间和耕种时间对上,这样就能及时消纳,不臭着大家了。小时候的旱厕也都改成了冲水马桶或者抽水马桶,为啥不都是抽水马桶?因为毕竟没有发达的下水系统,大部分人家并没有把马桶修到屋子里,在屋子里容易返味;而是还在院子里,院子里没有暖气,冬天抽水马桶会冻,只能人工冲水。
其他用过的水都去哪儿了呢?院子都变成水泥地了,或者铺了透水砖了,不用再洒水抑尘了,洗漱或者洗菜洗碗的水都通过自家埋的一小段管道通到了自家挖的渗坑里。渗坑是一段深十来米直径宽一尺左右的透水管道,通到沙土层上,水就直接入渗交给土壤去自净去了。地下水位下降倒让村民的洗漱用水有了简便易行的处理方法。当然,也充分说明了,研究农村环境问题,需要考虑地区差异,不信,南方渗一个试试?
因为水是流动的,处理起来和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结构等都有关系,农村和城市差别很大。垃圾是固态的,大原则都差不多,那就是先收集起来。我们村的生活垃圾是桑德环卫运营的,垃圾桶上有很醒目的标识。
我们小时候没现在这么多垃圾,老大的衣服、鞋子留给老二穿,老二穿破了缝缝补补给老三穿;那时候也没钱买饼干、买汽水、买方便面,没有那么多塑料垃圾。尤其印象深刻的是留的长发剪短了都可以卖钱,没人舍得直接把剪掉的头发扔掉。现在生活好了,卖破烂都没动力了,随手扔进垃圾桶多方便。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才刚刚开始,农村更是任重道远呀!
还是听我妈说,人家垃圾桶上清清楚楚写着粉煤灰、炉渣、建筑垃圾不能往垃圾桶里倒,可是有的村民就是不管不顾,把还热乎的煤渣直接倒进塑料垃圾桶,时不时有烫坏的…据说,邻村想了个好办法,用的是金属垃圾桶,不怕烫 ...(。•ˇ‸ˇ•。) ...
至于桑德环卫是如何运营的,跟哪一级财政要钱就暂时不得而知了,目前没收老百姓的垃圾处理费。也或许是放在自来水费里一起收了,毕竟我们那个地方独特的污水处理方法,不需要收污水处理费,垃圾费即使放在自来水费里一起收,老人们也是搞不清楚的。但是,就算收,估计连补烫坏的垃圾桶都不够ʘᴗʘ
回想完水和渣,再来说说北方最严重的大气问题。
气十条轰轰烈烈的这几年,作为雾霾重灾区的华北地区,俺们村率先实现了煤改气,而且政府给补贴三年,原价2.4元每立方米,村民自己掏1.4元。妈妈说,天然气就是好,做饭都不会把锅底熏黑,比煤好多了,比之前的煤气罐也好,就是太贵。做饭那点燃气费倒不是多大负担,主要是冬天供暖太贵。
农村和城市不同,城市的楼房除了楼头和顶楼,其他房间散热面积很小,农村的房屋都是独栋,四处都在散热,要达到同样的供热效果,费的燃气要比城市相同平米的房子多的多。好在自采暖,自己可以控制,天气暖和一些,有火炕的人家就会选择把暖气停掉,烧炕。
我小时候都用秸秆或者玉米轴烧炕,窑洞(烟囱)冒着黑烟,那时候雾霾也不严重,当然没有人管。社会主义新农村,火炕不是用火烧了,炉膛里盘上暖气管道,把其他地方的停掉,只留火炕下面的管道通热水,经济又环保。◕‿◕。
水气声渣,还差最后一个噪声问题了,这个在大多数人都喜欢大嗓门讲话的俺们村来说,基本不是问题。不挨高速,不挨机场,不在飞机航线上,没有工业,断续的车辆鸣笛声、夏日的虫鸣鸟叫声、人们的欢声笑语,不是噪声,是美丽乡村的协奏曲呀。
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土壤安全、生态良好、人居整洁五类指标,所以美丽乡村的土壤安全也值得关注。
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少,老人种不动了,慢慢把耕地租给规模化种植经济作物的人,再加上平原有利于实现机械化施肥、打药,如果不注重生态种植,化肥、农药污染问题会更加严重。
前面提到的化粪池形成的农家肥的处置方式,一定程度上以农村生态微循环的形式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但是从施用便利度、舒适度(农家肥很臭)上来讲,化肥还是用得更普遍。不知道这是不是现在的西红柿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心里美萝卜也不甜了的原因?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一起发生的一些改变,似乎再也回不到记忆中的从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往期链接:
玉泉故事
一件小事
我也有了视频号,但不知道用它来做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